啊,晚明!
这篇,首先向黄仁宇先生致敬,向他的《万历十五年》致敬。
黄先生首先提出了“大历史观”。以大历史观写成的《万历十五年》,以1587年(即万历十五年)这一年为横切面,以之前、之后的历史作为纵轴,纵横疏理,写透了那个时间段。
黄先生写得很细,很有思辩力,说服力。但现在的人,一般是没有闲工夫读这种书的。
本篇就以简洁的视角,梳理一下黄先生写过的那段时间。
万历十五年时,张居正已去世五年,或者说,万历帝已亲政五年。
张居正虽然被清算一段时间了,但万历帝和官僚们依然享受着张居正的革新成果。国库充盈,没有外患,从上到下一派歌舞升平。
整个社会从表面上看,繁荣锦绣,甚至还有点生机勃勃。
没人看到危险,没人考虑以后。
张居正以雷霆万钧之力推动的革新,早已停滞,有些措施已经废除。接替张居正任内阁首辅的申时行,由于自己就认为能力比前任差了两个层次,再加上张居正的下场摆在那里,所以他选择了混,扯皮。
首辅都这样,其他官员更不用说了。
25岁的万历帝,在清算张居正后,终于走出了张居正的影子,倒是有些春风得意的感觉,想创创新,做点事。
但他马上就遇到了困难。
这个年轻人怒怼整个官僚系统。但他的能力比张居正差了太多,不是一点半点。因此怼了几年后,他发现没有屁用。
绝望的万历帝,选择了逃避,自此不再上朝,不出宫门一步。
皇帝也不干活了。问题是,偏偏万历帝又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长达48年。后30年,他基本就没干过活。
那皇帝、首辅、文武大臣们天天干什么呢?混,扯皮……
在这样一个固化又麻木的体系中,已经没有任何一种内生力量能打破体系的麻木……
这样的体系有什么特点呢?
首先是,没能力。有能力、有才华的人升不上去,偶尔升上去的,也会被压制、陷害;越没能力的,越能混得好。
然后是,没意愿。想干点正事的,成为异类,被嘲笑,被打击;吃喝玩乐、无所作为,才是正常的。
怎么用文学的语言描述这种状态呢?
如果用文言文,可以借用《三国演义》里对东汉末年的描述:“庙堂之上,朽木为官,殿陛之间,禽兽食禄;狼心狗行之辈,滚滚当道,奴颜婢膝之徒,纷纷秉政……”
如果用白话文,可以借用闻一多的《死水》:“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,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……”
明朝进入了“死水”状态,连年轻的皇帝也没有了任何活力,只能混吃等死了。
1619年,萨尔浒战役发生。努尔哈赤率后金军,在萨尔浒大败明军,明朝的四路大军中,有三路全军覆没,丧师九万。明庭朝野震动。
但也只是震动了几天而已。几天后,一切回归正常,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。
毕竟,萨尔浒离京城太远,大家还可以浑浑噩噩地过好多日子。
没有人意识到,努尔哈赤已经正式敲响明朝的丧钟。
1620年,万历帝去逝。在那样的死水中,他的死微不足道。
本公号前期相关文章,点击阅读:
朱元璋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博导
明朝第3帝:可以不知唐宗宋祖,不能不知永乐大帝
明朝第4帝:步步惊心,这个只当了10个月皇帝的一代明君
明朝第5帝:这个狠人,带来罕见的11年静美时光
明朝第6帝(1):他引领大明进入奇葩时代
明朝第6帝(2):他的奇葩一朵朵……
明朝第7帝:他功不可没,却最没存在感